野生黄芩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
野生黄芩根呈圆锥形,多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称枯芩。气微、味苦。
野生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安胎的功效,通常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烦渴,肺热咳嗽等症,一般通过煎服使用。
野生黄芩多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黄芩喜阳光充足、温暖凉爽的气候,耐严寒,多生长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米处。
脾胃虚寒,少食便溏患者者不能服用黄芩,因为黄芩为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此类患者使用可能会伤及脾胃。
病例:孕妇应认识早产的征候,如有未满孕周“见红”并伴有规律宫缩(规律性的下腹痛)、腰背酸痛、阴道有温水样东西流出等异常情况,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医生会判断孕妇是否先兆早产,并决定进一步的处理,尽量减少早产的发生或使早产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尽量保证孕妇及腹中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