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举报/反馈
2022-03-17 10:41:4539健康网

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当一对测量微电极都处于膜外时,电极间没有电位差。在一个微电极尖端刺入膜内的一瞬间,示波器上会显示出突然的电位改变,这表明两个电极间存在电位差,即细胞膜两侧存在电位差,膜内的电位较膜外低。

当心室肌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细胞膜内的电位由原来静息状态的-90毫伏,迅速升高到+30毫伏,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的负电位变成了兴奋状态的正电位,出现了极化状态的倒转,即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称为倒极化。膜电位由90毫伏上升至0毫伏,为负电位的消失,膜内负电位的消失为去极化,再由0毫伏上升至30毫伏,称为超射,二者相加,就是动作电位的幅度,一共120毫伏,这构成了动作电位曲线上升支,也叫做去极化时相。动作电位只持续0.5-1毫秒,因而当上升支迅速到达最高峰后,立即迅速下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水平,这就构成了动作电位曲线的下降支,也叫做复极化时相,因而动作电位的曲线很像一个尖峰,所以又可叫做锋电位。

周彬副主任医师心内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数十万医生 | 24小时在线 | 分钟级响应
我要问医生免费咨询医生

303人正在问医生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