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隐隐作痛可能是上火、气滞、寒湿等原因导致,建议患者到中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对症治疗。
1、上火
上火又称热气,一般是处于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时间过长所致,患者常伴有眼睛红肿、口角糜烂等症状。若上火症状见于大肠,则会有可能导致热结便秘,严重时刺激到胃肠道会出现肚子隐隐作痛。上火可分为虚火和实火,其治疗方式也不同。虚火引起的腹痛,患者可选用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药物治疗,例如三黄片、黄连上清丸或者是牛黄清胃丸等;而对于实火导致的腹痛,可给予患者清心泻火的药物治疗,例如黄连解毒汤、百合固金汤以及知柏地黄汤等。同时,若明确是上火导致的肚子隐隐作痛,患者可多食用败火的食物,如苦瓜、菊花等,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功效。
2、气滞
气滞一般是指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多因体弱气虚、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而致,根据气滞之脏腑经络不同,所出现的症状也不同,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可导致患者出现痰多咳嗽的症状,而气滞于脾可导致胃纳减少,引起胀满疼痛,即肚子隐隐作痛等症状。这类患者可选用行气疏滞的中药调理,例如柴胡、砂仁或者是木香等,如果中药调理的效果一般,可以选择服用中成药治疗,包括四磨汤、木香调气饮或者是乌药散等。因七情郁结可导致气滞,因此建议该类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情,可通过多进行阅读、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放松。
3、寒湿
寒湿可分为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外感寒湿通常是指外感寒湿邪气,可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患者常伴有关节、筋骨疼痛等症状,而内生寒湿通常是指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患者常伴有畏寒肢冷、腹痛泄泻等症状,可造成患者肚子隐隐作痛。这类患者可采用例如刮痧或者拔罐等理疗手段,温络通经,有助于缓解症状。若理疗的效果一般,则可遵医嘱服用入脏腑的化湿或驱寒祛湿的中药治疗,例如藿香、陈皮、半夏、仙茅、冬虫夏草等。运动至出汗的程度,可帮助该类患者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对病情也有一定的作用。
303人正在问医生39AI全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