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精神,即神疲倦怠,属于阳虚的症状之一。阳虚是中医名词,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阳虚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胃寒怕冷,四肢不温,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等,可因阳气生成不足或耗损过多导致,根据原因不同,其治疗也有所不同。
1、生成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有运化功能,人体进食食物后需由脾脏运化,生成气血津液,如脾脏出现病变,导致脾运化功能失常,可导致水谷精微运化无力,阳气生成不足,导致阳虚。同时进食食物过少,也可因运化无源导致生成不足,造成阳虚。患者可调整饮食,避免节食,同时可至中医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
2、耗损过多
由于外邪导致体内阴偏盛,阳气长期受到阴津制约,或患者长期剧烈运动,劳累过度,或进食过于寒凉食物损伤脾阳,或久病伤气,或阴病及阳等,均可导致人体阳气损伤,造成阳虚。患者可根据具体原因进行治疗,如外感寒邪导致,可服用麻黄汤、桂枝汤;如为劳累过度,可服用四君子汤,同时患者需注意适当休息;如为脾阳受损,可服用理中汤、温脾汤。同时也可选取穴位,配合艾灸、针灸等进行辅助治疗。
303人正在问医生39AI全科医生
病例:孕妇应认识早产的征候,如有未满孕周“见红”并伴有规律宫缩(规律性的下腹痛)、腰背酸痛、阴道有温水样东西流出等异常情况,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医生会判断孕妇是否先兆早产,并决定进一步的处理,尽量减少早产的发生或使早产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尽量保证孕妇及腹中宝宝的健康。